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作為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共青團站在時代的前列,正高舉創新創業的大旗,引領青年投身偉大的時代實踐,發出青年的最強音。
服務青年創新創業是歷史與現實的必然
在中國迄今創新創業環境最好的時代,為什么說共青團服務青年創新創業是歷史與現實的必然?
1.“公共治理理論”與“非營利性組織理論”提供了可能性
20世紀90年代以后,公共管理領域的外部環境面臨巨大變化,“公共治理理論”隨之誕生,它強調政府由于其自身體制缺陷,需與其他組織通過協商、合作和伙伴關系實現對公共事務的共同管理。青年創新創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活動,公共治理理論為共青團參與服務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了可能性,共青團在此過程中勢必會協調、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整合社會資源,服務青年創新創業。
青年在創新創業過程中,也需要資金、技術、政策等多方面支持,共青團作為青年群體中最具優勢的非營利性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非營利性組織理論”無疑為其服務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了高度契合和可能性。
2.“市場失靈理論”與“政府失靈理論”強調了必要性
1974年被首次提出的“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理論認為,公共物品在社會上是客觀存在的、是社會所需要的,而且它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兩個顯著特點——它們導致公共物品無法通過市場調控來完成,必然導致市場失靈,此時“第三部門”應運而生。共青團作為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作為“第三部門”的存在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應在政府與市場之間發揮應有作用。
3.共青團的職能深化與創新創業的工作實踐探索了可行性
2008年團的十六大《報告》中,就首次明確提出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推動青年創新創業,在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充分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隨后,服務青年創新創業逐漸成為團中央和各級團組織的工作共識。在2016年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始終是群團工作的價值所在。共青團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就要動員群眾立足崗位創新創業創優。服務青年創新創業,這是共青團對黨政關注的重點作出的及時回應,體現了高度的政治考量和全局意識,也是共青團在職能定位上的進一步深化。
當前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的主要舉措有哪些
青年創新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當前,共青團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的主要舉措有如下幾項:
1.開展青年創新創業培訓
目前,全團上下針對各戰線青年群體均開展了創新創業培訓班,如團廣東省委面向城市戰線創新創業青年群體,通過多種培訓方式每年培訓近10萬人次,在省內141所高校舉辦系列創新創業培訓3358場,參與學生總計17.9萬人次;面向農村青年創新創業群體,每年聯合省農業廳、人社廳舉辦省級涉農技能培訓班,培訓人員5000名,開展農村青年電商示范培訓3.15萬人。
2.建立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共青團中央首先建立了“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團廣東省委則開展了“展翅計劃”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行動,以及青年創業園區創建工作和高校共青團“青創空間”孵化中心創建活動。
3.舉辦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團中央牽頭搭建了各類創新創業平臺,舉辦了系列創新創業競賽。如為大中專學生提供實(見)習崗位的“紫光閣計劃”、扶持農村青年創業致富的“領頭雁計劃”;面向城市青年舉辦的“創青春”創業大賽、面向農村青年舉辦的“郵儲杯”創業創富大賽、面向大學生舉辦的“挑戰杯”系列創新創業大賽,以及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的“未來杯”創新大賽等。
4.提供青年創新創業融資服務
團中央牽頭搭建各種融資服務平臺。團廣東省委也協助促成團中央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國青創板”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目前,“中國青創板”已累計上板各類競賽的創新創業項目1759項(創業項目1171項、創業企業588項),覆蓋全國18個省、市和自治區,實現平臺融資2.18億元;二是發揮全省首批73名郵儲信貸員掛(兼)職團干部的橋梁作用,重點推出面向全省農村青年幫扶創業的專屬金融產品;三是與廣東粵科金融集團共同創設總額5億元的“廣東粵科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
5.培育青年創新創業人才
團廣東省委近年來積極搭建人才服務平臺,開展了“領航100”廣東億元級青年領軍企業實力提升計劃,實施了“青創100”廣東大學生創新創業引領計劃,在城市、農村、學校等戰線累計聘用創新創業導師數量5671人。
未來如何深化服務青年的創新創業
習近平總書記曾語重心長地寄語青年: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站在創新創業的最前端,共青團需要著重思考,如何在未來創新創業的洪流中繼續深化引領青年敢于、樂于和善于創新創業,進而成為創新創業的生力軍。
1.深化和創新公共管理視域下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的工作職能
多部門齊抓共管青年創新創業工作必將常態化一定要將共青團置于中國公共治理體系的視域中進行整體考量。當前,共青團要在以政府統籌青年事務工作的基礎上,深化和創新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的工作職能:一是主動尋求黨政支持,積極協調各相關黨政職能部門,使共青團作為青年創新創業事務工作的主導人,作為黨政資源的合法協調人,作為創新創業青年的領路人;二是明確共青團作為社會各方資源和信息鏈接點的作用;三是切實提質提效,做好共青團服務青年的創新創業工作。
2.探索和構建與黨、政府在青年創新創業工作上良性互動的生態圈
一方面,共青團要緊跟黨政的戰略布局,為黨和政府制定青年政策、青年事務決策建言獻策,確定其青年事務的咨詢和智囊的角色,構建好共青團與黨和政府相銜接的生態圈;另一方面,要全面梳理共青團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的主要舉措并予以鞏固和優化,形成與黨和政府職能部門相分離而具特色的服務體系。此外,還應牢固樹立“跨界聯合”的思維,融入創新創業生態圈,切實履行好黨交給共青團的使命。
3.建立和完善服務青年創新創業工作的制度性支撐
一是科學明確地界定共青團與政府在青年創新創業事務管理中的各自職能職責;二是為共青團爭取在服務青年創新創業工作的中心地位;三是推動青年創新創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