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色综合/久久夜靖品2区/青青一区二区/日本黄站免费视频

碩博人才網

員工的轉型,從敬畏職業出發

閱讀提示

  智能化升級遠不止技術升級,智能化實現了產品質量的高一致性、可靠性和穩定性,員工則需要協同進步。企業的創新、升級從敬畏傳統開始,員工的轉型則要從敬畏職業出發。越是傳統的行業企業,越注重升級的節奏,不惜花費時間和成本“等待”員工升級轉型,等待員工成長之后的質變。

  “見人問好,行走靠右,隨手清潔。”

  湘菜“創新女王”汪崢嶸2019年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契機,入主湘潭龍牌醬油有限公司,即對員工提出了這三點要求。

  龍牌醬油始于清代,歷經風雨280多年。汪崢嶸對標國際調味品公司,期待將釀造工藝的諸多不確定性轉為確定性,企業也掛上了“調味品智能制造湖南省工程中心”的牌子。她還拜師龍牌醬油傳人、74歲的王培其,并請他回公司來上班。

  日曬夜露的傳統工藝與現代的發酵塔、太陽曬出來的原始醬香與智能化生產線的現代氣息,在醬園青墻黛瓦的建筑院落里融合。

  “我們需要對制造業有敬畏之心。現場有‘神明’,不到現場,不了解現場,就不要做工業的互聯。”業內專家表示。

  要想味入人心,發酵時就得好好守著

  “聞聞,獨特的豆豉香。”汪崢嶸總是習慣性地打開一瓶醬油,朝客人的鼻尖遞過去。

  6000多個大陶缸裝滿發酵的大豆,日曬夜露整整8個月時間,醬油的“古法”有時光的味道,也有陽光的味道。王培其被請回公司后,依然保持著到露曬場轉悠的習慣,“伸出一根手指一蘸”,就能判斷發酵的時間、氨基酸的含量。

  從16歲開始入行,濃郁的醬香就像融入骨髓一般——他的拇指和食指,由于長期浸泡在醬油中,顯得格外地泛黃。

  選豆、制曲、蒸煮、抽油……醬油制作有30多道繁復工序,“很多時候,技藝無法用言語講明,這種感覺就像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處后,通過孩子的一聲啼哭就能覺察到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一瓶好的醬油制作時間需要整整1年,就如人生也需要時間的沉淀一般。“做工作一定不能急功近利,做人也一樣,要懂得沉淀。”王培其經歷公司從私營、公私合營、國營到民營的歷次改制,希望無論是制度變革還是科技創新,能做到萬變不離其宗——在生產的現場,保持專注,用心用情對待職業。

  每天都去醬園觀察是他的習慣。“這醬要想味入人心,發酵時就得好好守著。”王培其希望人人都“能做個經得起沉淀的人”。

  智能化時代賦予企業的創新空間是無限的。企業的創新、升級,從敬畏傳統開始;員工的轉型,也要從敬畏職業出發。龍牌醬油黨委書記張越說,守正創新是公司轉型發展的底層邏輯。

  等待職工升級,就像將一條濕毛巾不斷擰干

  長沙市去年新增市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373家,總數達到1041家。制造業的現場,在試點中加速變幻。

  “過去,每條生產線必須配備五六名工人,現在,1名工人可同時看兩條生產線。”湖南金龍集團總裁特別助理、總裁辦主任趙麗萍形容說,今年1月底升級的智能車間,生產線上工人“閑庭信步”。

  在長沙望城經開區,金龍集團的電纜智能制造車間10余條生產線呈兩兩平行的布局排列,從原材料的拉絲、束絲、絞線、裹絕緣層,再到產品的包裝與碼垛,均由智能設備一氣呵成。趙麗萍認為,智能化升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等待員工成長之后的質變。

  趙麗萍說,智能化實現了產品質量的高一致性、可靠性和穩定性,員工需要協同進步,“人與機器人整體協同的進步推動了工業文明向更高級發展”。

  1997年,金龍集團創造了湖南第一家民企并購國企的成功樣本。24年過去,這家從事銅回收加工和線纜制造的民營公司,立志“做傳統產業里的創新企業”,每一次都踩準了管理與技術創新的“點位”,人均年產值達到了驚人的769萬元。

  公司副董事長、總裁毛冰花率先在行業內導入“精益制造”理念,精益質量、精益人力資源逐步在企業實施,形成了金龍集團貫徹全員的整體“精益管理”思想。

  越是傳統行業企業,越注重升級的節奏,不惜花費時間和成本“等待”員工升級轉型。

  “全員參與,精益求精。真正實現這一點,離不開組織中每個人的認同與投入。精益改善的本質就是將一條濕毛巾不斷擰干,那些擠出的‘水分’就是各種浪費。”研究“燈塔工廠”升級成功的樣本,業內專家發現,“精益管理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

  說不出哪里變了,但就是每天心情好了

  16年打造了16個網紅餐飲品牌,汪崢嶸希望將成功經驗帶到龍牌醬油的轉型發展中來。但決定調味品味道的,并非科技進步這么簡單。

  汪崢嶸從一點一滴入手,從細枝末節讓老字號煥發生機,并對員工提出了“見人問好,行走靠右,隨手清潔”三個小習慣的要求。員工們從不理解到慢慢習慣,大家說不出哪里變了,但就是每天心情好了,干勁足了,風氣正了。

  “員工精氣神的提升只是第一步。”品牌總監馮偉說。

  “我們有了校招,開始引入‘管培生’”“企業和員工養成了良好習慣”。汪崢嶸還“開著推土機到處挖人”,力爭實現從人力資源到設備、技術和管理體系的全面升級。“我們這個行業,過去有幾個大學生?而現在有幾個不是大學生?”在龍牌工作了20余年的張越這樣形容企業中“人”的變化。

  “年輕人是創新的主力軍。”王培其對未來龍牌醬油員工的期許是,“把這個老字號完好交給下一代,這個傳承過程,最重要的是踏實,要心如明鏡”。

  智能化升級遠不止技術升級,沉淀在制造業現場的,還包括企業文化、愿景和人才機制。

  “燈塔企業”中信戴卡2017年在長沙設立的南方智能制造基地——長沙戴卡一起步,自動化、智能化程度就超過了70%,相比傳統生產線節省人力60%。

  “在鑄造車間,以前工人叫操作工,現在叫工藝員,以后可能都叫技術工程師。”生產質量總監劉欽雙說,他1995年入職中信戴卡秦皇島總部鑄造車間時,是一線鑄造工人,10年之后,他成為高管。

  “中信戴卡的高層,都從生產一線成長而來。”劉欽雙特地強調,中信戴卡雖然是一家國有企業,但市場化程度極高,作為全球第一的輪轂生產商,基因里還有國際DNA。

  “能力更重要。”長沙戴卡負責人吳友兵在談及員工素質時,強調了“至少要有可塑性”。

  這家高度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公司還“強調”:“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西方工業文明高度融合,形成仁(凝聚)、義(擔當)、禮(合規)、智(創新)、信(誠信)為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體系”。
  返回首頁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m.successionplans.net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