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在手里撐不過五分鐘,鞋底踩著路面會發燙,入伏后的山東威海街頭,連風都帶了溫度。而在文化東路與新威路交叉口,一個掛著“工會驛站”門牌的房間卻帶給人夏日的清涼。
“一進屋就涼快多了。”外賣員李慶民推開驛站的門走了進來,臉上掛滿汗珠,“忙活了大半天,能有個歇腳的地方太好了。吹吹空調,喝口水,再給手機充充電。”
炎炎夏日里,工會驛站是戶外勞動者的“移動空調房”,更是補充能量的“充電站”。穿橙色工裝的環衛工人王燕秋剛掃完半條街,遮陽帽下的頭發被汗水打濕。她把掃帚靠在門邊,徑直走向桌邊,“咕咚咕咚”灌下半瓶礦泉水。
“以前累了就在樹底下或道邊坐會兒,現在有了休息室,進屋啥都有,能喝水,能吹空調,太暖心了。”王燕秋說。
像這樣的“清涼地”不止一處。近年來,威海市環翠區總工會按照“因地制宜、臨街靠路、就近便利、按需配置”的原則,在全區重點商圈、街道及戶外勞動者集中區域,建成34處工會驛站,提供飲水納涼、餐食加熱、驅寒避雨、手機充電、休息如廁等一站式服務。
在統一路威海市立南院工會驛站里,交警剛剛結束了早高峰執勤,制服已被汗水浸透,進屋接了杯水稍事休息;市政工人擰開一瓶藿香正氣水,緩解全身的燥熱不適。
“高溫天氣,驛站還專門配備了藿香正氣水、風油精這類防暑物品,萬一身體不舒服能進來緩緩,真中暑了還有藥物應急,特別實用。”環衛工人劉海榮直言,這小小的驛站讓人心里踏實。
今年,為進一步提升工會驛站的服務效能,威海市環翠區總工會在充分調研、廣泛征集戶外勞動者需求后,對早期建設的4處工會驛站進行了維護提升,重點修補漏水墻面并重新粉刷,更換老舊桌椅、飲水機、充電插座等設施,增設衣架和加熱板,方便戶外勞動者雨天烘干衣物,并配齊防暑物資,切實幫助勞動者解暑降溫。同時,結合驛站陣地建設,積極推動職工心理關愛、幫扶救助向驛站延伸,當好職工群眾的“知心人”“暖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