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夏天即將過去。
這個夏天異常炎熱,一如從未有過的治理農民工工資拖欠的熱度。一場史無前例的“冬病夏治”,將過去多在臨近元旦春節才進行的專項治理,一舉提前至欠薪“病癥”多未顯現出的夏天。
進入8月,根治欠薪的力度再度加碼。8月13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8月16日,來自國務院的一個舉動更是將欠薪治理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為進一步加強對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維護廣大農民工合法權益,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作為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
“這不是一般的重視”,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常凱教授日前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這說明中央領導已經意識到了根治欠薪的重要性,集全國上下之力量,協調各個部門通力解決,對于欠薪問題的根治而言,從行動上架勢已經拉開,從結果上更是志在必得。”
治理欠薪戰報頻傳
多地高效解決投訴
這是一個在治理欠薪上戰報頻傳的夏天,許多農民工都成為夏季行動的受益者。
江蘇省常州市的黃師傅的欠薪問題,就是在這個夏季解決的。“我是真沒有想到呀,拿到工資就花了一天的時間!”黃師傅說。
6月初,黃師傅到江蘇省常州市的一家餐飲店做服務員,雙方約定試用期工資為每月2500元。19天后,家中突然發生事情,讓黃師傅無法繼續這份工作,他決定向餐飲店提出辭職。對于已經付出勞動的19天,黃師傅自然希望能夠拿到相應的工資。可是,餐飲店卻不能認同黃師傅的要求,理由是黃師傅工作根本不滿一個月試用期,肯定不能支付工資。雙方幾經協商,均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黃師傅隨后到常州市勞動監察支隊投訴。黃師傅覺得這事的解決肯定沒那么簡單,總得有一陣子吧。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整件事處理非常高效。
監察員受理此案后,立即趕到餐飲店,向負責人解釋相關法律規定。在監察員的努力下,餐飲店的負責人認識到了其在勞動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終同意按約定支付黃師傅應得的工資。
從投訴到辦結,這起案件僅僅用了一個工作日。該案僅僅是常州市勞動監察支隊依法高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一個縮影。
對于勞動監察部門的高效有著同樣意外驚喜的還有老劉等8名農民工。他們在安徽省安慶市的機場大道安置房項目中付出了辛苦勞動,卻被拖欠工資6.4558萬元。今年6月,他們向安慶市人社局提起了投訴。
安慶市人社部門調查發現,該項目總包單位為中建三局,勞務分包單位為武漢鑫皖通建筑勞務有限公司,木工承包人方某2018年9月與武漢鑫皖通建筑勞務有限公司完成工程款結算,領取工程款34.98萬元,但上報農民工工資表時,未將以上農民工列入,形成故意拖欠,并不接農民工電話;在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人員調查過程中仍不接電話、不回短信。
7月26日,安慶市人社局監察人員赴武漢方某住處向其下達《勞動保障監察限期整改指令書》,要求其于7月31日前支付所欠工資,方某未履行。8月9日,安慶市公安局通知方某回宜接受處理,被拖欠的工資終于到位,,方某現場支付了全部拖欠款。
中央政策不斷加碼
未病先防不再被動
在農民工們“沒想到”的背后,是從中央政策的不斷加碼,到地方落實的不遺余力。
“農民工一年四季在外打工十分不易,對農民工欠薪不僅違背市場規則,更違背道德良心。各部門各地方必須把保障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發放作為大事要事來抓,決不讓廣大農民工空手回家過年。”今年年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上述要求。
2019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按照2016年1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到2020年,形成制度完備、責任落實、監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實現基本無拖欠。”這意味著治理欠薪領域的攻堅克難必須在今年完成,這是一個有著沖刺期般意義的年份。
2019年,根治欠薪,也成為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種政策舉措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關鍵詞。3月,人社部黨組召開會議審議根治欠薪工作推進方案,提出根治欠薪具體舉措。隨后,人社部牽頭召開解決企業工資拖欠問題部際聯席會議全體會議。6月,人社部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將治欠保支攻堅行動作為“1+6”專項行動之一,著力抓緊抓好。同時,在人社部門戶網站開通“根治欠薪進行時”專欄,開設政策法規、曝光臺、欠薪入罪、拖欠農民工工資線索反映、維權渠道、工作動態6個欄目,便捷高效回應農民工關切。
7月,為實現欠薪隱患早發現、問題早處置,歷史陳案早辦結,人社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國資委等部門,從7月16日至8月26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40天的根治欠薪夏季專項行動。
對于這場行動何以稱為“冬病夏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保障監察局局長王程給出的解釋是,“冬病”就是由于每年元旦春節期間是農民工工資結算的高峰期,這就是“病”,我們叫做“冬病”。所謂“夏治”,就是未病先防,堅持把功夫下在平時,強化對企業平時勞動用工和工資支付行為的監管,通過源頭和過程的監管,有效預防和解決欠薪行為,防止欠薪在年底集中爆發,扭轉年關討薪難、年年整治年年重演的被動局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場行動拿出的“未病先防”的態度:對欠薪問題抓早抓小,加大日常監察執法的力度,一手抓企業工資支付制度的建設,落實企業工資支付的主體責任;一手抓欠薪隱患和案件處置,防止積累成為積案,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減少農民工兄弟越到年底越著急回家,越需要錢、越拿不到錢的這種情況。
常凱對于這種“未病先防”的做法予以肯定,在他看來,此前一些治理方式還是偏重于事后懲罰,屬揚湯止沸而非釜底抽薪。通過推行建筑工人實名制等舉措實現建筑業勞資關系的規范化,將對根除欠薪問題,促進勞資關系的和諧與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起到關鍵作用。
法治保障加快進程
有的放矢頻放硬招
8月,人社部此前有關將起草《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會同司法部加快出臺,為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提供法治保障的表態,離最終落地又大大邁進了一步。
8月13日,人社部就《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有望將勞動用工全面實名制、使用農民工需交工資保證金、建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等舉措完善并用立法形式確定下來。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見稿明確,未根據本條例規定支付農民工工資的,由人社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并自拖欠之日起按日加付萬分之五的利息。逾期不支付的,按拖欠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標準加付賠償金,并對單位處拖欠金額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對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或主要負責人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要基本實現農民工實名用工、按月發工資、建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全覆蓋,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民工工資無拖欠。
此外,8月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印發的《關于實施“護薪”行動全力做好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處理工作的通知》公布,在提高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仲裁質效方面采取了諸多“超常規措施”。
據人社部調解仲裁管理司負責人介紹,這些“超常規措施”包括暢通仲裁“綠色通道”、增強案件處理效果、加強仲裁與訴訟銜接等。
在制度舉措越來越細密,越來越嚴厲,有的放矢的各種“硬招”頻頻出臺的背景下,拖欠農民工工資這個老大難問題有望得以徹底根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