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主校門景觀方案征求意見
方案有3套 外觀得“好看” 還得權衡諸多現實因素
為給八一路下穿通道讓路,武漢大學上月9日拆除主校門前的標志性建筑物——牌坊。根據規劃,社會車輛全部走地下,武大連通文理學部和信息學部,地面的人文廣場將成為武大的“新臉”。
號稱“中國最美校園”的武大啟動傳統校門區域的重新規劃課題。昨日,該校把委托專業景觀設計公司設計的“主校門門戶景觀初步方案”向社會公布。校方拿出3套方案,廣泛征求廣大師生、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方案特別強調:“校門規劃也必須尊重百年傳統歷史遺留文物所沉淀的千萬校友、學子的歷史記憶和近代以來歷次復建時期捐建校友的感情。”負責方案征集的武大基建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除大眾關注的外觀是否“好看”,景觀設計專家還須權衡許多現實因素,包括二環線、八一路下穿通道抬升,局部最高點比原始地面標高抬升高達1.5米,還有植被的留存與保護、校園周邊高層建筑對廣場是否造成空間壓迫感、規劃是否為后世需求留出空間等。
校方相關人士介紹,半年前學校就面向社會各界征集主校門等規劃方案,半年來經過與專家反復討論、修改,最終公布。希望這一社會影響廣泛、關乎學校“臉面”的工程能經得起歷史考驗。
在信息學部校區和文理學部校區之間形成聯系性環路,車輛進出分流。紀念性牌樓“靠邊”,將居中的大片空間留給紀念性廣場。
此方案的瑕疵是,校門軸線較原有軸線略微偏離。這是為了盡量消減高度抬升的下穿通道對校園入口廣場和紀念性牌樓的視覺影響。但進入校內后的步行軸線則做了一些彌補。此方案采取了中國傳統書院空間的層次遞進和有節奏收放的空間布局。
仍保留學校校門原有軸線關系。
武大早期建筑的思想是“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軸線對稱是第一位的,據說這條主軸線由李四光親自勘定。此方案由于技術限制,無法使兩校區間的交通通行“自成一統”,從珞珈山路通行的社會車輛需要城市交通管理的介入。
保留學校校門原有軸線關系;由珞珈山路進入學校的車行道系統改為雙車道,單邊聯系信息學部和主校區;原有軸線變成步行交通和紀念性廣場空間;紀念性廣場標高需抬升1.5米,以避免從珞珈山路進入紀念性廣場需要跨越馬鞍形行進空間再下行至原始地面廣場。
此方案必須得解決下穿通道抬升后影響廣場標高的問題,對校門原始地形影響較大。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m.successionplans.net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