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全國大學陸續開學。一大波學生揣著兜里“熱騰騰”的春節壓歲錢和新學期生活費,荷包鼓鼓地返回了校園。對于這筆“龐大”的資金,人人網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除了生活用品、教育資料和社交聚會等“剛性需求”的花費以外,七成學生將目光投向了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
調查個案:“開學才一周,就請了5次客”
“開學才一周,我就請了5次客,加起來一共花費200多塊。”因為在學生會工作,社交圈較廣,湖南大學的李文宇剛返校就收到了不少聚會邀約,“有的是很久不見的朋友想交流一下感情,有的是學妹想問我關于考研出國的事情,還有就是學生會組織常規聚餐。”根據人人網的調查,像李文宇一樣將壓歲錢花在開學聚餐的大學生還有不少。
據悉,人人網的在線問卷從2月18日上線啟動,至27日中午已經有超過15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參與。在“開學第一周最大花銷是啥”的問題中,有31.5%的人將最大一筆開支用于添置日常生活用品以及校園內的飯卡、水卡、洗澡卡等的充值上;有23.4%的同學用于購買教材和學習用品;14.5%同學將錢花在了購買家鄉土特產帶給同學分享或者直接選擇了開學聚餐;7.3%的同學用于購買平板電腦、手機等數碼消費產品。
此外,一部分學生還把壓歲錢填補在補繳學費和補考費上,更有5.6%的人選擇優先用于“還錢”——看來春節的壓歲錢對這些“負債族”而言,有其獨特的拯救價值。
理財有道:網絡金融產品備受青睞
本次新學期理財調查顯示,近9成同學打算或已經將余錢投資理財產品,完全推翻了普遍認為學生沒錢所以不會理財的傳統認知。
近年來,隨著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家長們給孩子的生活費用也從10年前的基本開銷,到如今增加了各種名目,比如“畢業旅行”、“學車費”、“課余讀物”購買等,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的學生有一定的余錢進行理財的原因。
除了投資網絡理財產品,一些學習金融及管理專業的學生對炒股和信托產品也有強烈興趣。在湖南大學讀金融的劉洋從大一開始就將自己每學期生活費的結余用于炒股,“我一開始是受室友的影響,覺得學金融的應該多去實踐一下與學科相關的投資理財,因此開始炒股,后來越炒越有興趣。三年下來有賠有賺,但總體收益還是比較高,這讓我很有成就感。”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管理專業的學生張雋依則在權衡之后選擇了風險小于炒股的信托產品,“我先向父母取經,然后我就把今年的壓歲錢通過信托公司去投資它與某個房地產公司合作的短期項目。剛買就有140元的收益,一年下來預期收益可以達到1600元。”
日常消費:大學生更偏向實體店
大學生們日常消費是更傾向于網購還是在實體店現金購買呢?據調查統計,64%的學生更傾向在校園周邊商店和實體小店現金購買商品,打破了普遍認為大學生是“網購達人”的傳統認知。“實體店購買方便快捷。網上存在很多假冒偽劣產品,而且日用品本來單價就不高,在網上買并沒有便宜多少,加上運費其實并不如實體店劃算,還要等幾天才能送到。我每學期回來第一天都會和同學一起逛超市,還可以趁機聊很多假期的話題。”中南大學的王海盟說,“但是書籍購買我還是更傾向網購,因為網上書店種類齊全而且時常有促銷活動。”
人人網大學生行為研究小組負責人分析指出,大學生日常消費集中在生活和教育資料的購買上,校園周邊的大賣場和批發市場等購物場所的商品大多物美價廉,能夠很好地滿足他們的購物需求,所以網購產品價格的優勢并不明顯。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校園中物流取貨不便也是影響大學生網購興趣的重要原因。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學生普遍反映,在學校,“快遞不能送貨上門,快遞員基本都是把包裹集中送到學校附近,然后發短信告訴我們在指定時間到指定地點領取,由于貨量大,等十幾分鐘才領到快遞是常有的事。”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m.successionplans.net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