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湖北省文明校園、武漢市財政學校“創業工坊”開課。當日,武漢毛線鉤編技藝專家凃潔走進校園,給學生們上鉤編課。從鉤織技法、材料工具使用、控線到起針方法,凃潔一一耐心講解,手把手地指導學生。
這樣的場景,每周一至周四下午都能在市財政學校見到。為了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職業技能,學校將“創業工坊”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總體規劃管理,開設了創新創業類、非遺項目類、文化藝術類、體育健康類等4種類型25門課程,近年來每年開課6萬余學時、培訓5000余人次。全校學生都可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能力和需求,自主選擇參加創業課程,獲得相應結業證書、轉換學分。
西餐烹飪專業2023級學生陸鈞彤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她以前一直對鉤編感興趣,但覺得自己“手笨”,很怕學不會。在“創業工坊”課堂上,老師從最基礎的針法教起,鼓勵她“萬丈高樓平地起”,只要多多練習就會熟能生巧。花朵、帽子、小背包……慢慢地,陸鈞彤從鉤編“小白”煉成了“達人”,還加入了自己的創意,創作出很多時尚且有新意的作品。這學期,她成為“課堂小助教”,幫助學弟、學妹們一起學習鉤編。2024年,在老師指導下,她的鉤編作品《向陽而生,心有暖陽》在武漢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暨“文明風采”競賽(實物展示類)中獲得二等獎。“一根小小的鉤針編織起了我的創業夢想。”陸鈞彤說。
該校培訓交流部主任呂慶介紹,學校2012年創建“創業工坊”,采用“工作坊+社團”雙軌制管理模式,匯聚了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市級技能名師及能工巧匠等優質師資,引導學生“做中學、學中創”,通過項目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培養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呂慶說:“‘創業工坊’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更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在2024年湖北省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中,我校代表隊表現優異,斬獲3項金獎并獲得競賽組織獎,充分彰顯了‘創業工坊’的育人成效。”
市財政學校校長敖景祥介紹,除了“創業工坊”,學校近年來還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熱情;定期邀請行業專家來校舉辦講座,分享行業動態和創業經驗。此外,學校在校園媒體展示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讓文明之風浸潤校園、吹向各行各業。他表示,學校今后將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持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讓文明和創新之火在校園內外持續“燃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