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進行中,歡迎投遞簡歷,截止日期為:2019-01-04
- 招聘職位:教學科研人員
- 招聘單位:福建工程學院
- 職位類型:
- 薪金待遇:1萬以上/月
- 招聘人數:30 人
- 性別要求:不限
- 學歷要求:不限制
- 工作地區:福建省 / 福州市
- 所屬行業:院校/高等教育
- 工作經驗:不限制
- 查看次數:次
- 發布日期:2018-01-04
- 刷新日期:2018-01-04
- 截止日期:2019-01-04
職位描述
一、招聘專業
車輛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數據挖掘與大數據分析/圖像處理與虛擬現實/軟件工程與智能計算/網絡與信息安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專業類別不限。
二、招聘基本條件
1、熱愛祖國,敬業愛崗,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和職業道德。
2、學風嚴謹,為人正派,事業心和責任感強,愿為學校發展、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3、有發展潛力,對本學科建設和發展具有引領性與創新性構想。
4、學術造詣深,科研業績突出。具有培養或協助指導培養研究生的工作經歷;近5年內取得高水平成果(高水平論文、著作或發明專利等)不少于3項;具有承擔或組織承擔省部級以上重點科學研究與教學研究項目,或主持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重點建設項目的經歷。
5、善于團結協作,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領導能力,善于培養青年人才,能發揮核心作用,帶領教學科研團隊攻堅克難。
6、應具有研究生學歷和博士學位,具有正高專業技術職務;學術水平和業績突出或有海外留學或海外訪學(1年以上)經歷者學歷學位條件可適當放寬。
7、身心健康,能夠勝任相應崗位工作的要求;年齡一般不超過50歲。
三、招聘崗位相關職責
1、從事教學科研第一線工作,能較好完成核心課程講授任務。
2、承擔省部級以上重點科學研究與教學研究項目,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重點建設項目。
3、主持或參與學科碩士點或博士點建設工作。
4、把握本學科發展方向,組織新研究方向以及創新團隊,在2-3年內能組織力量帶領團隊在本學科領域形成特色研究方向和重要成果,提升本學科整體水平和影響力。
5、協同學校引進本學科杰出人才,培養青年教師,做好本學科學術梯隊和教學團隊建設。
四、招聘人才類型和相關待遇
凡屬度《福建省緊缺急需人才引進指導目錄》范圍之內的省外、海外引進人才,經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可享受福建省高層次人才生活津貼每月2000元,發滿5年。高水平領軍人才和杰出人才生活津貼按《福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生活津貼發放管理辦法》享受每人每月5000元、4000元不等的相應待遇。
聯系方式
- 名稱:福建工程學院
- 性質:普通本科院校
- 行業:院校/高等教育
- 注冊:78904萬人民幣
- 規模:1000-9999人
- 所在:福建省 / 福州市
簡介
福建工程學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辦的以工為主,工、管、文、理、經、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博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高校。
學校辦學歷史溯源于1896年清末著名鄉賢名士陳璧、孫葆瑨、力鈞,著名閩紳林紓、末代帝師陳寶琛創辦的“蒼霞精舍”,解放前為享有盛譽的“福建高工”。辦學以來,先后為社會輸送了20多萬各級各類人才,校友遍及海內外,在建筑、機械、電子電氣等各行業做出不凡貢獻,被譽為福建“建筑業的黃埔軍校”、“機電工程師的搖籃”。
學校坐落于福建省省會福州市,現有旗山、鱔溪等校區,占地2074.8畝。設有17個學院,66個本科專業,交通運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設計學、機械工程、城鄉規劃學等6個學術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和機械、能源動力、電子信息、工程管理、法律、翻譯、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土木水利等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全日制在校生共21000余人,其中在讀碩士研究生1500余人。現有教職工近2000人,其中專任教師1200余人,博士近600人;擁有一批國家級、省級高層次人才。
學校現有國家級教學實踐平臺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9個,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認證或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12個,專業認證評估通過數居省內高校第二、全國同類高校前列。
學校主動聚焦區域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需求,擁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創新平臺47個,科技創新成效顯著。2014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000多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以上獎項40多項。
“十四五”期間學校圍繞建設一流應用型大學、更名為“福建理工大學”、推進“申博”三大目標著力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