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進行中,歡迎投遞簡歷,截止日期為:2013-07-30
- 招聘職位:學生輔導員
- 招聘單位:北京物資學院
- 職位類型:全職
- 薪金待遇:面議/月
- 招聘人數:1 人
- 性別要求:不限
- 學歷要求:不限制
- 工作地區(qū):北京市 / 通州區(qū)
- 所屬行業(yè):院校/高等教育
- 工作經驗:不限制
- 查看次數:次
- 發(fā)布日期:2012-07-30
- 刷新日期:2012-07-30
- 截止日期:2013-07-30
職位描述
1、具備學生處行政工作經驗。
2、熱愛黨的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身體素質良好,吃苦耐勞,敬業(yè)愛崗,責任心強。
4、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功底。
5、擔任過學生會部長以上學生干部。
6、具有黨支部書記或委員工作經歷者優(yōu)先。
7、北京生源,211大學畢業(yè)者優(yōu)先。
8、高校應屆畢業(yè)生。
聯(lián)系方式
- 名稱:北京物資學院
- 性質:普通本科院校
- 行業(yè):院校/高等教育
- 注冊:未填寫
- 規(guī)模:100-499人
- 所在:北京市 / 通州區(qū)
簡介
北京物資學院是一所北京市屬的主要為流通領域培養(yǎng)高素質專門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前身是1963年北京經濟學院設立的物資管理系。1980年,為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對物資管理人才的需要,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了北京物資學院。學校先后隸屬于國家物資局、物資部、國內貿易部,1998年,國家對高等教育管理體制進行調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創(chuàng)新,學校目前已基本發(fā)展成為一所涵蓋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工學、文學、法學等學科門類,以物流學科為特色,以經濟學科為基礎,以管理學科為主干,以理工文法等相關學科為支撐的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財經類高等院校。
學校位于北京市通州區(qū)。地處自古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的源頭,文化積淀深厚,歷史悠久。緊臨京通快速路出口,交通便利,環(huán)境優(yōu)雅。校園占地600余畝,建筑面積17萬余平方米。是北京市授予的“文明校園”和“花園式單位”。
學校現有教職工693人,其中專任教師394人,教授34人,副教授10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19.80%,具有碩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50.25%;學校共有北京市名師3人,北京市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27人,學校還聘請了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2名院士為講座教授。學校各類在校生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和高職生共6100多人,碩士研究生420多人。另外,還有各類成人教育學生4000余人。學校面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招生,以北京市生源為主。幾十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流通領域的高級專業(yè)人才,尤其是在物流、證券期貨等行業(yè)中,畢業(yè)生具有較高的社會聲譽。
學校設有經濟學院、物流學院、信息學院、商學院、勞動人事系、外語系和法政系共7個院系,另設有體育教學部和成人教育學院等教學機構。學校現有20個本科專業(yè):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另設有證券期貨方向)、工商管理(另設有國際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方向)、市場營銷、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物流設備管理方向)、商品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另設有計算機軟件應用與開發(fā)方向)、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統(tǒng)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會計學(注冊會計師方向、注冊資產評估師方向)、財務管理、英語(商貿方向、涉外文秘方向)、法學(流通法方向、國際商法方向)。
學校198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目前設有5個碩士專業(yè):產業(y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yè)管理、勞動經濟學、物流工程。學校擁有2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產業(yè)經濟學;3個北京市品牌專業(yè):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近三年來,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1個;市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2個;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市級精品課程2門;市級精品教材2部;列入“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6部;市級優(yōu)秀教學團隊2個;北京市教學名師3名;本科生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業(yè)行動項目20項。2007年10月8日—13日,教育部專家組對我校本科教學工作進行了實地考察評估。2008年5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結論,我校本科教學工作被教育部普通高校評估專家委員會評定為“優(yōu)秀”。
學校堅持以科研促進教學,在流通現代化研究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培養(yǎng)了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干,在社會上有著良好的聲譽和影響。學校已建成7個科研基地,組建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27個。近三年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課題11項;出版專著、譯著、教材153部,發(fā)表學術論文1538篇。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小城鎮(zhèn)現代流通業(yè)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fā)”的研究成果在行業(yè)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我校教授主編的《北京物流藍皮書》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二等獎,填補了北京市物流研究的一項空白。學校主辦的《中國流通經濟》雜志是中國市場學會會刊、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參與主辦的“中國物流在線”在國內專業(yè)網中具有重要影響。
聯(lián)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