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檢察院幫助,我們的血汗錢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拿到!苯眨趶V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西林縣人民檢察院,來自百色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鎮的楊色奶等15名農民工激動地說。
2019年底至2020年初,楊色奶等30名農民工到西林縣某鄉幫老板砍伐杉木,大部分人只拿到一小部分工錢,有的人甚至一分錢都沒有拿到。他們多次向老板討要工錢,老板均以各種理由推托。
2020年8月,西林縣檢察院接到楊色奶、韓花奶等人的討薪申訴后,當日就指派第二檢察部檢察官岑僳娟辦理此案。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林場老板于今年1月底前支付拖欠的勞動報酬。
這是西林縣開展“法援惠民生·關愛農民工”專項行動中辦理的一起案件。
西林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尚學介紹說,為讓人民群眾在公平正義方面有更多獲得感,西林以專項行動為抓手,2020年共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60多件,其中,涉及討薪的98件,依法為農民工討薪3000多萬元。
“確保農民工討薪維權有路,單靠一個部門很難解決!蔽髁挚h檢察院檢察長韋澗鳴說,西林縣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聯動形成合力,為農民工討薪增添了底氣。
西林縣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在辦理農民工勞資糾紛案件時,引導農民工盡可能通過調解、和解等非訴訟方式解決。對已進入仲裁或訴訟階段的勞資糾紛,加強與仲裁、法院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按照快立、快調、快審、快結的原則,推動仲裁、法院優先依法作出處理,盡快解決糾紛。
凝聚合力,為農民工討薪搭臺鋪路。西林縣建立法院、檢察院、公安、人社、住建、工會、信訪等多部門協調配合的聯動機制,共享農民工討薪信息,運用法律懲罰惡意拖欠行為,對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欠薪單位和個人,在規定期限內移送公安機關立案調查,提高農民工討薪案件辦理質效。
“要引導農民工依法討薪,不能觸犯法律法規,由受害人變成施害人。”西林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黃秀娟說。
西林縣人民法院院長陳眺東認為,法治宣傳教育引導、法律援助支持、行政部門協同配合,做到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聯動配合、形成合力,是依法解決農民工討薪難題的關鍵。
“依法討薪包括哪些程序”“外出打工與用人單位怎么簽合同”“農民工有權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嗎”“索要工資款不應采取過激行為,更不能觸犯法律……”2月1日,西林縣委政法委與西林縣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在西林縣城聯合舉辦“法援惠民生·關愛農民工”服務活動。活動現場,一張張通俗易懂的主題圖片引來群眾駐足,10多名法律人士、普法志愿者耐心解答農民工的提問。
“這是落實‘憲法進萬家’的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常態化開展‘法潤農民工 法援惠民生’活動,確保農民工群體得實惠的生動實踐。”黃尚學說。
為將“法援惠民生·關愛農民工”活動引向深入,西林縣整合資源,組織法律服務人員、法律援助志愿者和普法講師團等深入企業、建筑工地、招聘會場、村居、社區,宣傳法律援助制度以及勞動合同簽訂、薪酬發放、社會保險辦理等知識,有效防止欠薪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西林縣運用廣播、電視、報紙及微博、微信、網站等平臺,以案例結合法條的形式,每周向企業和農民工發布配以圖文、動漫的法律風險提示,宣傳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主動提示用工企業不簽訂勞動合同及違法用工的法律風險,提升預警預防能力。
與此同時,西林縣積極暢通法治宣傳、法律咨詢和申請法律援助渠道,利用12348法律服務熱線平臺,為困難群眾維權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服務。在全縣鄉鎮司法所設立11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人民法院、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勞動保障監察機構等設立法援工作站或法援公告欄,公布維權信息。
據統計,2020年,西林縣法律援助機構窗口共接待農民工來訪咨詢1.1萬人次,獲得社會各界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