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工業企業生產技術骨干現場切磋技藝,碰撞真知灼見;社會各界踴躍參觀,像禮待英雄一樣紛紛贊嘆“咱們工人有力量”……如今,在濮陽市,工業企業職工“五小”(小發明、小創造、小設計、小革新、小建議)成果展示活動已成為全市廣大職工的盛大節日,置身活動展示現場,職工們的主人翁責任感油然而生,創新創造的激情空前迸發。
2017年,濮陽市總工會牽手工信、科技、科協等部門,在全省率先舉辦“五小”成果展示系列活動。活動突出重點企業、堅持以點帶面、放大示范效應,充分彰顯了工會作為、展現了職工風采、推動了企業發展,有力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火熱激情,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濮陽經驗”。
讓更多勞模工匠脫穎而出
建立職工學習創新工作室28家,其中省級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4家,市級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9家;培養選樹“工交系統工匠”30名、濮陽大工匠5名;涌現出各級發明標兵和技術能手1128名;2376名職工晉升高一級專業技術職稱和職業技能等級;國電公司謝自平被評為“中央企業勞模”;濮陽供電公司盛叢兵被評為“中原大工匠”……這些數字和成績,彰顯出“五小”活動已成為濮陽廣大職工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
堅持物質激勵與精神獎勵并重,健全激勵機制是濮陽市“五小”活動成功的一大法寶。每年對“五小”活動中涌現出的優秀企業、創新成果實施獎勵。各基層單位紛紛結合實際,拿出專項資金建立職工學習創新工作室,支持職工創新創造;不少企業制定出臺獎勵機制,對職工“五小”創新項目按月收集、按季度獎勵。同時,建立工作聯動機制。推動工信部門將此活動獎勵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科技部門開通專利申請綠色通道,科協部門在評選“青年科技獎”時優先考慮創新項目帶頭人。引導企業把創新績效與個人成長掛鉤,作為職工培訓深造、技能評定、評先評優、晉級晉升的重要依據,助推“五小”活動提質增效。
讓小智慧點燃高質量發展大引擎
如果說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首磅礴的交響樂,那么濮陽市“五小”活動中涌現出一項項創新創造成果,無疑就是一個個美麗的音符,有力促進了產業升級、節能降耗、安全生產,一大批創新成果在企業落地見效。
中原石化公司王震發明的三角刮刀刃磨支架,比傳統純手工刃磨勞動強度低、操作簡單,有效保證了刃磨精度;中原油田盧建強研發的抽油機多功能井口密封器,使盤根更換周期由10天延長到1年以上,截至今年7月,已安裝應用了90口井,創效105.6萬元……據統計,濮陽市“五小”活動的創新成果已累計節約成本2.88億元,直接創造經濟效益3.95億元。
讓“五小”活動更加出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今,在“五小”活動的春風吹拂下,濮陽市各工業企業積極發揮主體作用,紛紛制訂方案、細化措施,建立健全創新技能導向激勵機制和政策保障機制,用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吸引職工、引領創新。
國網濮陽供電公司工會依托“1+4”勞模創新工作室,通過勞模入室、碩士入站行動和開設“老師傅講堂”,吸引17名市級以上勞模、99名碩士研究生加入創新工作室,實現知識相融、力量疊加,先后推出24個“五小”創新項目;中原油田工會積極探索建立跨區域、跨行業、跨單位的“創客聯盟”,推動各類能工巧匠難題會診、創新成果巡展、論壇等活動蓬勃開展,逐漸形成“協作、共享、共創、互補、互幫、互促”的創新陣地;天能集團公司工會成立合理化建議提案評審小組,今年以來已收集各類創新提案幾千條,創造效益達8000多萬元……拜名師、學絕技、練絕招、創絕活,濮陽廣大職工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詮釋“咱們工人有智慧、有技能、能發明、會創新”。
“‘五小’活動雖小,但貢獻不小、作用不小、影響不小,凝聚了職工隊伍,激發了創新熱情。讓‘五小’活動之花持久綻放、更加出彩,是濮陽市總工會的不懈追求。”濮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管永國告訴記者,他們將進一步擴大活動覆蓋面,提高參與率,形成各行各業共同推進、職工群眾踴躍參與的良好氛圍和積極態勢,推動“五小”活動全面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