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勞動者角度來講,應當增強誠信意識,辭職也應按法律程序及用人單位管理制度來,避免或降低辭職對“老東家”造成的損失和不良影響。
“‘沒時間談戀愛’‘辦公室沒空調’‘WiFi速度太慢’,這些都可能成為‘說走就走’的理由。”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不少企業都遇到過員工“一言不合就閃辭”的困擾。正常辭職無可厚非,但有的“閃辭”行為涉及社會契約精神缺失,甚至違反勞動法規定等問題,不僅會給企業帶來損失,也不利于個人成長和發展。(6月29日《工人日報》)
員工玩“閃辭”,的確會讓用人單位感到“很受傷”。比如,過于任性自我的“閃辭族”,給企業管理帶來很多困擾,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很多用人成本;還如,一些重點項目中的“閃辭”不僅會影響項目正常進度,更可能會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再如,還可能會導致用人單位無法辦理五險一金減員手續,需要通過公示或登報來予以處理等等。
同時,從員工角度來看,“閃辭”看此“一時爽”,但也往往對自身的職場生涯帶來不利。比如,“閃辭”凸顯出涉事員工缺少最基本的誠信和職業素質,這對自己以后就業難免會產生負面影響;還如,不理性的“閃辭”,未嘗不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任,尤其對于年輕人來說,更是對青春芳華的浪費與折騰;再如,惡意“閃辭”碰瓷,更是法律難容。
由此可見,“閃辭”對于勞動雙方均會產生負面影響。事實上,正常的辭職跳槽無可厚非,從法律層面講,職工與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就已經形成法律上的契約關系。解除勞動關系時,企業和勞動者雙方都要按照協議內容和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從情理角度來看,勞動雙方本就該以誠相待,解除勞動關系,也應“和平”解決。
“閃辭”之殤需要紓解,從用人單位來講,一方面在招聘時就應該做好功課,既要避免虛假宣傳企業資質、條件等不良行為,也應在面試時嚴格把關,招到真正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另一方面在用人管理方面,需要合法、規范管理,盡可能讓員工了解并認同企業文化等,畢竟員工“閃辭”出現,用人單位更須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
從勞動者角度來講,應當增強誠信意識,辭職也應按法律程序及用人單位管理制度來,避免或降低辭職對“老東家”造成的損失和不良影響。而且,誠如專家指出,對于那些突然辭職,甚至還在保密期內就跳槽到競爭企業工作,給原單位帶來重大損失的勞動者,則可能引起法律糾紛并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于此,依法依規辭職很重要。
借力信用懲戒規制惡意“閃辭”也值得借鑒。今年4月份浙江省人社廳曾透露將推進人社信用體系建設,頻繁辭職和就業將可能被記錄信用庫。雖有爭議,但是對那些頻繁惡意、超出正常履約范疇的跳槽行為或受影響的“閃辭族”,施以相應的信用懲戒確有必要。不過,構建起和諧勞動關系關鍵是勞動雙方守法誠信,故此就須對違法違規違背情理的行為說“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