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2013年全國高考大幕正式拉開。幾位送考家長在北京四中的高考考場外撐著雨傘避雨,有些家長開考后也久久不肯離去。中新社發劉關關 攝
中新社北京6月7日電 (記者馬海燕)一年一度的中國高考于7日、8日在31個省、市、自治區同時舉行。912萬考生面臨著人生中重要的一個轉折。
在去年媒體熱炒一年過后,今年終于有數千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非戶籍地參加高考。有媒體稱這雖只是高考大軍中的一小部分,但卻是教育公平的一個進步。然而,放開的是高考人數多、競爭激烈的中部省份,而傳統的“高考洼地”如北上廣等大城市和西部享有“高考優惠”的省區政策依然緊縮,因此,“異地高考”破冰仍然艱難。
與此同時,“一考定終身”是否合理再次被討論,人們對近年來高考所作的一些改革再次提出質疑,如自主招生的試題有利于城市考生,寒門子弟受益極少;分省區命題、招生并未改變名牌大學中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越來越少的事實。
于是,今年高考前夕,教育部進一步擴大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將去年面向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1萬名重點高校招生計劃增至3萬名,獲益縣由680個縣擴大到832個縣,以及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比例偏低的省份,參與高校覆蓋所有“211工程”高校和108所中央部屬高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過去10年間,中國高等教育規模持續增大,農村生上大學的比例也逐漸提升,但農村生源在重點大學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包括北大、清華在內,重點大學的農村生源比例不到20%。在這種情況下,對農村生進行公平補償,極有必要,在現行的高考制度下,合適的辦法就是設立專門的計劃,面向農村學生招生。但從長遠看,僅靠公平補償,難以全面實現公平。
2013年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擴大實施后,預計全國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人數將比去年增加8.6%。然而,來自這些縣的學生大多來自“縣一中”等當地重點中學,真正的農民子弟有多少也頗受質疑。如何讓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真正的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考生,仍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
熊丙奇說,眾所周知,中國高考之所以存在地域不公平的問題,根源在于分省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在這一制度之下,進行公平補償,只是有限進步。事實上,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已明確了高考改革的方向,這就是建立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的考試招生新模式。
熊丙奇認為,只有當教育多元發展、成才模式多元、高校招生自主,整個社會的高考焦慮才能得到緩解,這應是中國教育公平發展努力追求的目標。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m.successionplans.net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