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10多位住川全國政協委員帶來聯名提案《關于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支持體系確保就業充分》,從三大切入點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支持體系。
切入點一:擴容
壯大就業承載體系,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質量和數量同步增長
多名委員建議,要壯大就業承載體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特別要注重產業類型和結構的合理布局,推動構建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質量和數量同步增長的良性格局。
聯名提案提到,要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加快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四川要圍繞未來重點發展產業方向和資源優勢,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紡、文化旅游、美食餐飲等行業培育壯大更多、更強、更大的市場主體,加大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全國政協委員、明宇集團董事長張建明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曾勇認為,可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航空產業、無人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加強培訓和招生。
切入點二:提質
優化人才培養體系,落實“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改革
委員們建議,優化人才培養體系,促進高等教育與市場深度融合,把人力資源數量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
聯名提案提到,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落實“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改革,提高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適配度,同時也要更加注重課程學習和實踐鍛煉的結合,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
“有條件的學校可根據四川重點發展產業方向,探索企業定制化培養。應用型大學要兼顧實踐能力培養,職業院校要更針對產業需求,應用型大學和研究型大學等需培養學生的可遷移能力。”曾勇提醒,培養學生要避免能力“短期化”,要兼顧短期和長期能力、專業和通用能力的培養。
切入點三:協同
建立高校畢業生數據共享機制,拓寬大學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通道
聯名提案提到,協同推進機制還需鞏固完善。推動部門信息數據共享方面,委員們建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同教育部門間要建立高校畢業生數據共享機制,進一步提升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聯系效率和服務精準性。
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方面,全國政協委員、四川恒和信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正國建議,高校、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主體都應重視對青年人尤其是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協助該群體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
多名委員認為,要通過校企協同發力,適度拓寬大學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通道。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四川省委會副主委楊建德建議,可探索引進沒有高學歷卻具有很強專業技能的人才參與教學,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加強學科專業與產業對接,推動大學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國際化。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建議,大力支持職業院校以技術技能為紐帶建立校企育人共同體,通過“引企業入校園、引產品入實訓、引工程師入課堂”“教師進車間、學生進工段、教學進現場”等方式,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